1. <b id="lfujc"></b>

    <tt id="lfujc"><small id="lfujc"></small></tt>

  • <button id="lfujc"></button>

    <button id="lfujc"><xmp id="lfujc">

    <i id="lfujc"><nobr id="lfujc"><acronym id="lfujc"></acronym></nobr></i>

          <b id="lfujc"><small id="lfujc"></small></b>
      1. <tt id="lfujc"></tt>
        精選

        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

        字號+ 作者:楊詠梅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2019-06-27 12:38:56 我要評論()

        6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聯合召開主題為“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研討會,與會專家從歷史分


            6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聯合召開主題為“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研討會,與會專家從歷史分期、政策指導、現實需求、社會治理、未來趨勢等角度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專家們從各自的研究視角,高度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家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指出家長學校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建議加強政府主導、重視政策需求,創造有學理性支撐和系統方法論的家庭教育知識體系,倡導融入價值觀教育、建設兒童友好的家庭教育生態和家庭友好型社會,建立支持家庭的社會公共服務機制。
         
            同時,專家們也指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功利化傾向,基本理論研究薄弱、科學性不夠、影響力有限,兒童權利尚未深入人心,文化重建面臨多重挑戰,呼吁將家庭教育納入家校社三教結合的現代教育管理體制中,期待每所大學都能開設家庭教育課程,讓年輕人提前做好當父母的準備。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朱永新
         
        當務之急是將家庭教育納入現代教育管理體制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家庭教育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年—1966年)是重建探索期,第二階段(1966年—1978年)是混亂顛覆期,第三階段(1978年—2012年)是積極行動期,第四階段(2012年至今)是自覺建構期。
            重建探索期,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改造中國舊教育,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主要任務是接管改造舊學校、院系調整、掃盲、提高工人和農民的文化素質、教師的思想改造,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太多具體的政策和行動。
            混亂顛覆期,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被嚴重顛覆,很多家譜燒了、祠堂撤了,傳統家訓、家風都從根基上受到了動搖,家庭親情淡化,親子反目、夫妻互相揭發,教訓多過于經驗,需要反思和檢討。
            積極行動期,出臺了很多國家層面的家庭教育政策法規,如1995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提出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1986年通過、經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提出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1991年通過、經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199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素質教育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要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0年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同時在德育、減負、評價等部分也明確提及家庭教育。
            全國婦聯和教育部也出臺了大量文件,如1998年全國婦聯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家長學校工作指導意見(試行)》,2011年全國婦聯和教育部、中央文明辦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實踐層面,從中央到地方都行動了起來,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中國家庭教育進入自覺建構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反復強調家庭教育,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2015年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等,這三個注重已經成為推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時也做了長篇講話,提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提出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同時提出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在教育上都有責任,提出了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第一次把教育部門放在婦聯前面來支持家庭教育。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推動下,家庭教育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先是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然后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印發《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
            1978年以來,家庭教育發展有兩大亮點,一是領導前所未有地重視,二是各部門協同推進家庭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全國婦聯、關工委及教育行政部門,對于推動家庭教育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三種主要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是婦聯模式、關工委模式和區域性、民間模式,涌現出非常多的好典型。
            反思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學術支持不夠,二是社會的家庭教育素養存在問題,三是家庭教育管理體制方面,家庭教育一直沒有被真正納入現代教育體系。
        國外的各種家庭教育理念背后,都有其學術理論及大型調研報告的支持,例如科爾曼報告。雖然近兩年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也在努力推動家庭教育調研工作,但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很不夠,發布的調研報告對社會并沒有產生很強的沖擊力,也沒有產生深刻的影響?,F有的家庭教育研究學者力量比較薄弱,廣大教育學者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度仍然不夠。
            目前社會大眾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過多的焦慮,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父母。普遍焦慮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全社會家庭教育素養較低,很多教育的常識并沒成為社會的共識。
        如何把家庭教育納入現代教育三教結合的制度體系,是目前家庭教育發展最根本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家庭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但現在實際推動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沒有設立獨立的家庭教育處,沒有把家庭教育納入其基本職能,也沒有專項的預算及經費。而婦聯牽頭推動家庭教育,無論從財力、人力、協調能力上,都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內在缺陷。
            2019年2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并沒有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非常好地融入其中。因此,我們建議重構現代教育體系,明確教育部門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里要起到牽頭作用,當務之急就是將家庭教育納入現代教育管理體制,在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趁熱打鐵,更好地推動家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傅國亮

        家庭教育發展更要重視政策需求
         
            當前家庭教育要進一步深入發展,根本在于政府要給予新的政策指導。
            改革開放以來,家庭教育的發展有3個歷史節點。20世紀80年代,第一個家庭教育研究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成立,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自發建立家長學校,家庭教育首次進入中小學。    1996年,我受委派代表國家教委和全國婦聯共同制定了第一個家庭教育五年計劃,從此家庭教育由民間主導轉變為政府主導,逐步走上政府主導、行政管理的發展軌道。
        2015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春節致辭“注重家教”的精神,我在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提出“教育部需要獨家頒布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我們與基礎教育一司配合,在基礎教育一司主導下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統工作序列。
            回顧歷史,家庭教育發展的主要經驗是政府主導、政策指導,各種需求中更要重視的是政策需求。
            家長學校是家庭教育發展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家校合作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形式。但長期以來,存在“主陣地不主”和“喧賓奪主”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制定了3個重要的政策文件,為指導、規范和促進家長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中關于家長學校的定位,變化了3次。第一次界定家長學校的性質為“廣大家長自愿參加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群眾性業余教育機構”;2004年《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修改為“以未成年人的家長及其撫養人為主要對象,是為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組織的成人教育機構”;2011年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表述為“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的重要場所,是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
            目前興起的家長委員會,主要任務應該是“參政”,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隨著形勢的發展,增加了參與家庭教育工作新任務。但如果離開家長學校,另起爐灶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既浪費專業資源,又造成“政出多門”。
            當前家庭教育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期,急需政府的政策指導和支持。
        首先,急需家庭教育的立法。2018年8月,家庭教育立法終于列入國務院法制辦2018—2020年立法規劃,令人鼓舞!如果頒布了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就爭得了應有的法律地位,從此在法律上擺脫了邊緣化的問題。
            其次,急需領導體制的調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明確教育部門家庭教育的責任:在八一學校講話,明確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學校要擔負主體責任”;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實際上將教育部門列為家庭教育的首家責任單位。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研究制定頒布新的家長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為此,要開展家長學校的調研,研制新的家長學校政策,闡述家長學校的性質和定位,明確家校社合作的方式,明確家庭教育的重點,明確家長的主體責任,明確立德樹人的價值標準等。
         
        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 翟博

        1.立國教育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立國教育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立國教育網”或“立國教育聯盟",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立國教育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立國教育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文章
        • 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

          2020-09-25 15:25:34

        • 請告訴孩子: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2020-09-18 10:24:30

        • 讓你的講話成為學生過濾不掉的聲音

          2020-08-31 17:11:05

        • 關于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2020-02-06 15:17:58

        網友點評
        国产做av无码
        1. <b id="lfujc"></b>

        <tt id="lfujc"><small id="lfujc"></small></tt>

      2. <button id="lfujc"></button>

        <button id="lfujc"><xmp id="lfujc">

        <i id="lfujc"><nobr id="lfujc"><acronym id="lfujc"></acronym></nobr></i>

              <b id="lfujc"><small id="lfujc"></small></b>
          1. <tt id="lfuj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