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筆記
敢于越界就會有新發現
與數學特級教師張宏偉《相遇》,可以說是腦洞大開,他不走尋常路的全景數學課,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全方位、多角度綻放光彩。
師:我們先來個腦筋急轉彎吧!人們為什么去菜市場買菜?
生:要做飯。
師:腦筋急轉彎就是要不正常地去想,那大家再猜猜為什么呢?
生:要花錢。
師:思考點不放在“買”上,可以放在“去”上……因為菜沒長腿呀!我們思考問題就是要在別人沒想的點上去想。所以這節我們四年級要去學五年級的課,不會怎么辦?三個訣竅:猜,瞎猜,隨便猜。
在張宏偉的引導下,大家猜“相向”,接著通過表演、畫圖、交流歸納出“相遇”問題中不同時段甲乙位置關系的不同分類。然后,研究不同情況下怎么求得路程。一節課,張宏偉鼓勵孩子走出固有的思維圈子,讓孩子看到只要走出去,就能看到新的天地。
讓學生超界,教師要先超界
本節課數學知識的全景展現,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張宏偉不是為教一個知識而教,他在讓學生洞悉網絡狀的知識結構。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了解所有相遇問題出現的各種情況,教師要對這些知識有全面的把握。只有教師心中有一片海,才能充分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作為教師,要有蜻蜓之眼,能夠瞻前顧后,環顧左右。同時,對知識的把握也應該如此,橫向與縱向、全局與局部的把握,需要我們靜下心,深入鉆研,系統總結。當每位教師能夠縱觀全局、胸有成竹、放眼世界,便可以讓學生也學會用“蜻蜓”之眼看世界,想問題。
讓學生會學,教師要先會教
在張宏偉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每一個學生踴躍參與,全身心投入,積極思考,他們的學習熱情被教師的激情所感染,學習興趣被教師的幽默評價所點燃。
學生愿意嘗試、愿意思考、愿意分享,他們躍躍欲試的神情,讓我們看到這是一節學生喜愛的課,即使到了下課,學生仍然意猶未盡。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深度挖掘、廣度思考,這里的教師不是在教學科,而是潛移默化地在教思想——通過多次實踐驗證自己的猜測,通過多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通過同伴間的思想分享全方位去了解知識間的聯結。學生學會了串聯知識鏈,提高了思維的靈活性。而這一切源于張宏偉會教、善教、智教,他的教學智慧體現在鼓勵、喚醒、點燃——鼓勵孩子勇于嘗試,喚醒孩子挑戰高階思維的興趣,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讓學生學會,教師要學會等待
課上,張宏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猜測、表演、畫圖、交流,沒有課件,兩塊黑板上展示的全是學生不同的線段圖,他不厭其煩地讓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所想,而不是為了趕教學進度讓知識一閃而過。課堂上沒有快閃,只有學生思維過程的真實再現。
一節課,不僅要讓學生改變,還要讓聽課教師都有觸動、有轉變,才是一節真正的好課。一位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正視學生的復雜和豐富,他的思想才會豐富,他的教學才會豐富,才是真正在做教育。
學習的過程就是讓人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養成良好對待困難和問題的習慣過程,每道題、每個知識點都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當教師們明白了這個育人的道理后,就會清楚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變慣有的思維方式,像張宏偉那樣從越界開始!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南陽市實驗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