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英媒提出解決辦法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今天的學生面臨一個問題,不是寫在課堂黑板上的那種問題。今天的學生已經習慣于智能手機應用和流媒體平臺的持續刺激,以至于無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
Z世代(10-24歲)和α世代(0-9歲)出生在這樣一個世界:電腦算法讓他們只知以狂熱的速度在電子設備上點擊、滾動和滑動。
現在當老師的也面臨一個問題:該如何調整傳統課程以教育隨信息技術長大的學生?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教七、八年級學生(12-14歲)的教師沙德說,雖然智能手機明顯影響了學生的大腦發育,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卻缺乏相應的師資培訓。她2015年取得教師資格時,所學的內容并未包括教育應該如何適應這些數字原生代的學生。
信息技術的影響在最傳統的學校課程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那就是閱讀,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們已從基于文本的數字媒體轉向全是圖片和視頻的社交應用程序。
“現在,學生們似乎發現,閱讀復雜或冗長的文章,中間沒有休息,會特別疲憊。過去,學生們似乎習慣于長時間閱讀一篇文本。”赫爾曼萊姆巴赫小學六年級教師斯威夫特說,該小學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托。
當學生似乎無法專注于時間長的授課時,許多老師就會把課程分成小塊來教授。斯威夫特的學校所在的埃爾克格羅夫學區的技術整合專家德斯勒表示:“教師們的一個共識是,課程短效果就好。”
“混合式學習”
盡管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擁抱新科技,多項研究表明,更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可能更有成效。
2015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伯明翰、倫敦、萊斯特和曼徹斯特的學校禁止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這些地區學生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考試成績因而有所提高。
《學習技能周期》一書的作者、神經科學教授克萊姆指出,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和用筆記本電腦記筆記相比,手寫筆記更有助于學生記住信息。
克萊姆還指出了將課程分割成小塊的危險,他認為在小塊課程之間切換太快可能會剝奪學生寶貴的理解能力。
甚至許多支持新科技的教育工作者也發現了傳統教學的價值,并建議采用“混合式學習”的方法。
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的兼職副教授戴維斯說:“我看到近年來學術界有很多討論,是關于傳統講課的形式是否已是老古董,應該像恐龍一樣滅絕。我猜這取決于你是否相信,參與一場實時的線性的復雜討論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技能。"
雖然戴維斯承認新媒體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技能,但她仍然相信實況講課有其一席之地。
新科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都認同教師的權威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公立學校的首席技術官胡佛致力于通過信息科技提高她所在地區的教育水平,但她表示,她永遠不會用信息科技取代教師的直接教學。
她說:“與老師面對面的互動仍是課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她認為只有新科技可以起到課堂教學起不到的作用時,她才支持使用。
學會思考
雖然信息技術損害了教育的某些方面,但也以不可預見的方式賦予了學生一些新的能力。
培生集團的喬克西說:“有一種觀點認為,年輕人有點冷漠,有點懶惰,被信息技術分散了注意力。事實上,我們真的低估了科技目前在兒童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低估了科技賦予他們的能力,這種能力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方式。”
例如,那些等不及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越來越愿意自己上網去尋找答案。喬克西說:“他們可能在學代數時,還未上課聽老師講解或查閱教科書,就先去YouTube上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斯威夫特補充說:“這才是你對孩子最終的期望。你希望他們提出新的問題,尋求新的答案。”
但《養育技術一代》一書的作者泰勒指出,現在信息在網上無處不在,唾手可得,成功不再意味著要博聞強記,取而代之的是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數字媒體縮短了青少年專注力的持續時間,從而也就削弱了這些能力。
他說:“如果你想想扎克伯格、蓋茨、桑德伯格以及所有那些在科技界取得成功的人,就會知道,他們的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會編寫程序,而是因為他們會思考。”
責任編輯: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