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職業學校師資隊伍普遍存在著數量不足、結構性缺編、素質不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湖南師范大學整合“職教師資免費培養計劃”“卓越職教師資培養計劃”“職教師資特崗教師計劃”“職教師資專本碩一體化培養計劃”等多個項目,從培養機制、培養模式、培養內容及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實行“職教師資一體化培養”。
培養體制變革——
“2+2”再加2,確保職教教師崗位吸引力
湖南省2015年首次啟動高中(中職)起點、本科層次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在懷化、婁底等地中學擇優招收100余名學生,由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聯合免費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到農村中職學校服務8年。承擔培養任務的有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國家和省級示范性高職以及湖南師范大學等3所本科院校。
免費定向培養為緩解農村中職學校教師數量短缺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在培養質量上有了可靠保障,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教師教育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訓練。
免費職教師范生采用“2+2”分段培養的方式,前兩年在6所高職院校培養,重在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從第三年開始,進入本科高校學習,重點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師教育理論,并完成教學實習等相關學習內容。學生完成學業,獲得學士學位后,按照協議入職到定向崗位中。2015年9月,首批免費職教師資培養對象完成考試、面試及錄取工作,進入6所高職院校,開始了前兩年的學習。
湖南師范大學在“2+2”免費職教師資培養的基礎上,依托卓越職教師資培養計劃,將培養時間延長2年,增加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培養內容。培養結束之后,授予教育碩士學位。在教育碩士階段,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并重,主要強化學生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和教師教育的體驗。
培養內容改革——
理論素養與技能訓練并重奠定教師發展基礎
在一體化培養模式中,職教教師培養形成了由專業理論教育、專業技能教育、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技能教育等構成的規范的、科學的專業教育過程,并按照職教教師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設計培養內容,提升培養水平。與以往在職攻讀學位不同的是,這部分學生有明確的職業指向性,并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得到強化。
在培養內容上,一體化培養方案將職業教育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培養與職教師資綜合素養養成緊密結合。從課程體系來看,主要包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教師課程三大課程群。通識課程主要培養職教師資所應具備的人文、科學素養與通用能力,如時間管理、語言能力等。專業課程主要培養作為職教教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師課程則包括職業教育學、職業心理學、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職業教育管理以及專業教學實習等。
為構建科學的一體化培養課程結構,學校各個專業對中職學校進行充分調研,了解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對教師在理論修養、素養特征、知識結構和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依循理論學習與知識認知的基本規律以及專業技能和教師教學技能訓練的主要特點,按邏輯順序編排職教師資培養的專業課程與公共課程,規劃職教教師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目標。
教學模式創新——
“校—企—校”協同將“卓越”落到實處
一體化培養模式實行“校—企—校”協同培養的教學模式。這一培養模式初步實現了優秀高職院校培養資源與本科院校教育條件的整合,引領了職教教師培養“實踐取向”的改革走向。職業院校教學實踐與企業實踐將有效反哺大學的職教教師培養,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提供了探索渠道,確保了卓越職教師資的培養質量。
從教學模式創新的視角看,一體化培養有效地突破了教師培養與職業學校教學之間的邊界。作為職教師資教育的高級階段,一體化培養是典型的專業教育,將有力地促進教師專業素質養成,以區別職教師資本科階段教育所指向的基礎素質養成。
通過多主體協同培養,畢業生具備了堅實的“雙師型”教師基礎;分段教育的實施,為勝任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有效支持;培養過程中基礎理論適當、專業技能充分、教學技能足夠,形成的專業素養符合職業學校需求;6年的學習,保證了受教育者能深入理解職業教育和教師專業的特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素質。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14日第9版 版名:職教周刊